寶寶大便顏色如何判斷?新生嬰兒大便識別

新生兒大小便是判斷寶寶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根據。

如何判斷健康便便:正常情況下,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排出的棕褐色或者墨綠色粘稠的大便,醫學上稱爲“胎便”。


胎便中含有胎兒時期的腸粘液腺分泌物、脫落的上皮細胞、毳毛、皮脂、膽色素等,這種腸腔中的混合液並非是腸道出血,父母完全不必擔心。如果新生兒出生36小時後尚無大便排出時,應該請醫生檢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。

http://www.mamago.co/trial/



 細心的父母可以通過觀察新生兒的大便,瞭解母乳的質量,也可以得知媽媽的營養是否適當,以便調整飲食結構及科學哺乳。例如:

  • 新生兒的大便呈黃色,且糞與水分開,大便次數增多,說明新生兒消化不良,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。因爲糖分過度發酵使新生兒出現腸脹氣、大便多泡沫、酸味重,媽媽應該限制攝糖量。
  • 當母乳中蛋白質過多時,新生兒的大便有硬結塊,臭味特別重,此時媽媽應該注意限制雞蛋的攝入量。
  • 當母乳餵養不足時,大便色綠量少且次數多,新生兒常因飢餓而多哭鬧。
  • 當腸道感染時,大便呈溏薄或水樣的粘液便,且膿性腥臭。
 

一、新生兒大小便的變化說明什麼

新生兒出生頭2~3天,大便呈身綠色或棕色醬狀,這是胎便。 吃奶1~2天後,嬰兒大便開始轉變爲黃色,同時混有胎便,一般在出生3~4天胎便排盡,才轉爲正常大便。

母乳餵養的嬰兒的大便呈金黃色,質軟呈醬狀,每天排便可達6~7次。用牛奶餵養的嬰兒,大便質略幹;呈糊狀,色淡黃,每天排便1~3次。

如果大便次數增多,質稀薄或有水分、夾有如瓣狀,並稍帶酸臭,可能是吃奶過多或奶質過濃引起消化不良所致。出現這種情況時,首先應從餵養方面注意,要注意控制奶量;母乳餵養者,可採用控制餵奶時間的方法控制奶量,乳應暫時少食用過於油膩的食物,以降低母乳中的脂肪含量,以適應嬰兒的消化能力,一般在兩三天內可以見效。

如果兩三天還不見效,或大便裏有粘液和腥臭味,這不僅是餵養不當和消化不良,可能是由於奶變質或奶具不清潔引起腸道感染,需要找醫生給予藥物治療。同時要作好牛奶和奶具的消毒工作。


http://nurse4baby.blogspot.tw/p/blog-page.html



 以下資料參考:台灣衛生局網站


臺灣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比例約為2/10,000,換言之,每年20餘萬新生兒中,約有40位新生兒受到膽道閉鎖之苦,而嬰兒大便辨識卡正是篩檢嬰兒膽道閉 鎖最經濟有效的利器之一。舊版嬰兒大便卡有6種顏色,正常、異常各占一半,由於有些大便顏色較難判斷,新版大便卡再增加3種不正常的糞便顏色(如下圖), 讓民眾與醫護人員更容易分辨。

改版後的嬰兒大便卡已印製在新版兒童健康手冊中,而對新生兒大便顏色有疑問的民眾,還可以撥打諮詢專線(02)2382-0886諮詢或轉介。
圖片來源/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大便卡諮詢中心


二、膽道閉鎖與糞便顏色

(一)正常糞便顏色7~9號:膽汁顏色為鮮黃或鮮綠色,順利排出的膽汁跟大便混合,糞便就會呈黃色或綠色。
(二)膽道閉鎖的糞便顏色:當膽汁無法順利流出時,就會蓄積在肝臟裡,出現灰白或淡黃色大便,就是俗稱「小黃瓜」的膽道閉鎖兒典型糞便顏色。
膽道閉鎖兒若未及時接受治療,很可能因肝硬化而死亡,若能在出生1個月內接受葛西式手術,預後將明顯改善。
 

三、家屬須提高警覺

醫師提醒,嬰兒出生滿30天,施打B型肝炎疫苗時,家屬要記得跟醫護人員說明嬰兒大便顏色,或將大便帶給醫護人員看。此外,除了觀察寶寶的大便顏色,還要留 意黃疸問題。由於新生兒黃疸很常見,家屬常以為是哺育母乳所導致,其實出生滿2週後,大部分新生兒黃疸都已消退,若出現持續性黃疸,很可能是膽汁滯留症或 膽道閉鎖,應提高警覺,及時就醫,避免延誤治療時機。

留言